NEWS
埃及东方舞导师来杭开讲
有灵魂有文化的舞蹈
实习生 洪凯晨 本报记者 黄子诚
3月3日晚,杭城天空降下蒙蒙细雨,马路上有些冷清,但在西溪湿地景区的演武厅内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三十多名热爱“埃及东方舞”的女生把小小的会议室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都满怀热情等待着来自“东方舞”故乡——埃及舞蹈文化学者Tamer导师的精彩演讲。
晚上7点,巡讲活动准时开始,Tamer导师将埃及东方舞的历史以及舞蹈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艺术娓娓道来。在他看来,埃及东方舞并非一套简单的女性瘦身操或者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舞台演出形式那么简单,“比起前者,它更是一种艺术,像芭蕾、现代舞、弗拉门哥、拉丁舞,以及其它任何舞蹈一样具有魅力,有自己成套的‘动作词汇’,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跳得专业。”
据了解,埃及舞,原名BALADI,是埃及民间舞蹈的总称,流行于中东和北非地区。20世纪初期,埃及舞者给它起了一个神秘时髦的名字,“oriental dance”意为“东方舞”,重新唤回了观众对埃及舞蹈的关注。Tamer导师介绍,埃及舞的阿拉伯语是Raks Sharki, 这样的称呼意为“跳舞的初衷和动机是为了真正的文化和艺术”。
如今,因为西方游客对埃及舞蹈的偏见,只看到舞者迷人的腹部动作,就冠以“肚皮舞”这样不雅的称号,着实有失公允。在国内,由于长期缺乏良好宣传,也对其存在一定的误解。为了打消大家的疑惑和顾虑,本次活动主办方、杭州肚皮舞协会的会长李振琴老师向记者纠正道,“埃及它并非一种简单的、女人给男人展示自己身体局部的舞蹈,恰恰相反,它也同样适用于男性。所以它不仅仅是女人的舞蹈,而是一种真正有灵魂有文化的舞蹈,应当像其它舞种那样受到尊重和认同。”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埃及东方舞“中有一个最著名的“颤抖”动作,它的灵感源于“风吹树叶形成的抖动”,并且和中国颇有渊源。相传古时候有一对中国夫妇,男人白天在外打猎,女人在家等丈夫归来,当她看到门前的树叶被风吹动,灵感突现,待晚上丈夫归来,就为他表演了这一段“颤抖”的舞蹈动作。
记者发现,在场的观众中有许多都是“埃及东方舞”的发烧友,经常在业余时间参加“埃及东方舞”的锻炼,有的甚至还有过远赴埃及、俄罗斯参与国际比赛的经历。来自浙江大学的周鑫雨老师在接受采访时称,埃及东方舞有助于展现女性优雅柔和的姿态,她自己非常喜欢练,参加这次讲座活动,让她对这种舞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能更好地使自己与国际接轨。
在杭州的讲座,只是埃及舞蹈文化城市巡讲的其中一站,接下去,Tamer导师还将飞赴另外几个城市,继续他的“埃及东方舞”传播之旅。而在今年的7月5日,杭州将举办首次“埃及东方舞”锦标赛,届时希望对其感兴趣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